北京豪宅狂卷园林 丨瞰盘
一个月前,网上爆出一张最新的西山次新房价格表,A项目比B项目贵很多。
很少有人知道,陪看人就是Rose,我当时就在现场,还收获了一箩筐意外。
最大的意外是,在我们卖新房时的显性因素,比如面宽、室内精装、得房率等显性因素,都是宣传的重点。
其实那天看房人只是在社区里逛了逛园林,就很快做了取舍决定,没有比较得房率,没有挑室内精装,而是
游园体验。
任何一家开发商吹得最爽的牛,可能是「我们的二手房在同区域里面卖得比别人贵」。
但是,怎么卖得贵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,各持己见,没有标准。
这一次,我发现了答案,找到了标准,可能这也是产品官的使命。
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香山樾的小伙伴时,也是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,关于游园的新故事。
壹
香山樾的游园故事,最早可能从这张图开始。
讲的是近山不靠山,直线距离约2000m最佳的观山距离的故事。
还有一个11排减至10排的数据故事(比如限高12m,楼间距20m米以上,最宽43m,中央轴线楼间距31m,户均景观面积约140㎡)。
说得都对,都有道理。但是,我们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一件事:
为什么香山樾的双轴线扭了一下小蛮腰?
为什么选择在那里扭腰?
前面我们聊过,游园体验感很重要。
好的游园体验的底盘是景观规划,后者奠定了地块的空间气场,也给接下来的社区气质营造伏下伏笔,
在经过漫长的巧思和匠心后,最终才能让买家心情愉悦。
我私下猜想,设计师可能是致敬国家版本馆。
这种猜测也并非没有依据,因为香山樾和杭州国家版本馆都是山势地貌复杂,都要在蜿蜒起伏的地形做出立体景观,
把明月清风浓缩在一座园林中,让建筑消隐。
这个问题稍微复杂,先用王澍先生的一句话埋下伏笔。
贰
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,为什么会出现小蛮腰?
从平面图上直观地感受,南北轴线扭了一下,从常规的直来直去变成蜿蜒交织的曲线。
走在中轴线上,景观接触面更大了,赏景的心理面积也更大了,移步一景,不再是一眼看到底。
景观的曲径通幽,带来业主情绪和审美持续变化,百看不厌,停下来慢慢看,
时间跟着慢下来,生活也跟着慢下来。
恰好扭了一下,古树变成规划构图的正中心,也成为了归家流动的必经之路。
换句话说,答案就出来了:如果一条直线中轴贯通,又会是什么样子呢?
细心的小伙伴可能还会有意外发现:
灵动的流动中轴自由地带,赋予了不只是景观节点更大尺度,而是整个社区。
从空中看,似乎是上帝之手随意撒落出16个晶莹剔透的珍珠,落到人间变成16个美轮美奂的花园。
从上图看,是不是有种「大珠小珠落玉盘」的画面感。
在设计师的巧思下,建筑和花园恋人般偎依,带来空间变奏的韵律感。
叁
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前,我们先隆重请出两位大人物「树先生」。
树先生是故事的男主角,300年前,一阵春风吹过,两粒种子飘落在这里(还有一粒飘在不远处的东北角),
经历了大清的雪,民国的月,一直在这里对望香山。
「两看相不厌,唯有大槐树」。
大槐树和西高东低的香山樾地块落差约在3.5m,南北也有高差。造园师最喜欢的台地微地形出现了,不是人工挖土堆山,而是天赋异禀。
有人问过米开朗琪罗:大卫雕塑是怎么做出来的?
他说,我在这块石头里看到了大卫,只是把他取出来而已。
香山樾呢?
设计师则是因地制宜地看到一款东方式的爱情故事—「香香公主嫁给了树先生」。
于是,以IP两棵大槐树下为原点,南北轴线和台地微地形在这里开始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先是沿着大槐树往西,确定东西轴线。
双轴线在大槐树下交圈,香山樾的景观底盘由此确立,树先生和香山公主的姻缘开始牵手。
这也回答了上面的第二个问题。但是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肆
若将香山公主愉悦地迎娶家门,也有很高门槛—从社区主入口到大槐树的高差有3.5米,门槛比一层楼略高些。
简简单单堆草坪起缓坡,是不是也可以?当然可以。倘若如此,只能叫绿地和绿化,就没有立体景观的效果,仪式感略显不足。
而且,东西主轴是归家主动线,要经过社区大堂、会所,要打通地库,这条轴线肩负着香山樾主要的社区服务配套功能。
设计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,向杭州国家版本馆致敬(上文的伏笔,在这里徐徐展开)。
后者是拿到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第一人王澍操刀,他巧妙地将复杂的地形和建筑契合,把国家版本馆融入到山水自然中。
第二件事,将社区配套功能巧妙布置在轴线上。
第三件事,将3.5米的台地高差用台地造园的方式消融,仪式感地迎接香香公主。
最后在效果上的呈现是:
设计师天才般创作出一条「峡谷」,营造出三处庭院景观节点;
行走其间,能感受到从「上游」到「中游」,再到「下游」的地势变化,能感受到从「慢」到「缓」再到「平」的节奏演进。
文字的描述略显抽象,我提前剧透一张画面。
在这样一条双动线「峡谷」里游走,应接不暇的多重意境徐徐出现:
无边际水池、叠瀑、缓坡、晚上八点的月光,300年的槐树……
伍
地形有高差,走起来不累吗?
不会的。
水系、花园都会随地势缓缓起伏,几乎感觉不到坡道的物理存在,不仅是因为动线足够长,
还有一个巧妙构思,沿途动线设置了景观主题,移步异景。
时而是峭壁,时而是山涧溪流,时而是宽台阶拾级而上……我们叫它
- 动线景观化
- 景观主题化
- 主题IP化
但是,设计师似乎有意时时暗示我们在「峡谷」中穿行。
比如看到飞瀑从高处流下,眼睛又告诉我们,这是在「峡谷」中漫步,只是顺便把柴米油盐带回家。
这是迎娶香香公主的情绪高点,我们先按下暂停键,稍后会有更浓稠的情绪涌现。
陆
先从大门处说起。
从香山樾门口路过,你可能会忽略它是一处住宅,而是香山的又一处游览景观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?我们看下图。
你可能还会有疑问,保安岗亭怎么不见了?道闸居然也没有直接杵在马路边!
是的,在很多楼盘,保安岗亭都很显眼,要种「哨兵神圣,不容侵犯」的禁地感。
在上面这张图里,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拐弯,形成一道弧线,刚好腾出一个保安岗亭的空间,似乎是隐身空间,消融在建筑和景观之中。
在你需要的时候,保安恰好会出现,在而不显。
这一点很难做到吗?其实不难又很难,难在观念领先,难在对隐奢的理解程度深不深。
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香山樾主动地退让红线,最多处约有13米,我们常见的落客区,就变成一处留白的类香山公园广场。
而且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排疏密有致的格栅。
从落客区走到格栅背面,要拐个弯。
站在格珊背后再往外看,依然能看到香山,依然在游香山的兴趣盎然中。
是不能很有隐奢酒店的度假感!
到这里,我们依然没有看到社区大门,还沉浸在香山游园的情绪中。
红线大尺度退让、格珊的借景设计,让香山樾和香山真的边界消融了,这里没有社区的邻地感,都是香山的延展,都是香山的一部分。
但是,迎娶香山公主的排面,又怎么少呢?来看下面这张图。
仪式感+隐而不显,可能这才是豪门该有的姿势。
柒
到了落客区,穿过没有顶的游廊,到了格栅背面,一处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出现在你面前,然后就到了香山樾的社区大堂。
我更愿意把这处城院叫车马院,或者叫地上车马院,因为它太美了。
很多项目只给大堂入口一个过道,香山樾给到了一处很美的中式庭院,能坐下来听远处的鸟叫,也能近观流水瀑布。
这样的场景,在每天步行回家的路上,便滋生出两件美好事物:中式的江南园林记忆,还有邻居们打招呼的微笑。
我也愿意把地上车马院叫灰空间,是一个归家情绪过渡的空间,有归家仪式感的空间。
捌
从落客区沿着格栅拐进一处无顶的廊道,又到了中式庭院风的车马院,是一整套复杂的入口心理学。
各种美好和意外接连不断,是不是有点美累了。
我先小结一下:
从格栅的朦胧灰空间,穿越密斯板片化建筑语言,来到车马院,穿越社区大堂,
缓行数十步,到了鸟语花香的开阔庭院,
被一处处眼前有景吸引,感觉到空间感一下子被放大了。
先有看不透的格栅处被处理过的斑驳光线,再有未知状态下转折后的惊艳。
被多重定义的空间层层打开,欲扬先抑的游园体验感扑面而来。
走到这里,你是不是还沉浸在游览香山的兴趣中!
如果不抬头看到牌匾香山樾,作为游客的你,还以为进入了一处隐奢酒店。
是的,到家了!
前面就是设有门标的社区大堂,是不是很有进入圣殿的感觉,业主领地感第一次含蓄出现。
香山樾的入口心理学关键词开始浮现:
●灰空间制造的仪式感
●格栅营造的借景美学
●室内室内的一体化度假感
如果你不仔细观察,甚至都可能发现不了车行出入口和大堂一体化设计。
玖
说到车行出入口,可能有朋友问,动线怎么没讲,是不是在回避什么呢?
我有一位豪宅朋友也曾吐槽:再精致的大堂空间,也经不起日常琐碎快递的摧残。
比如快递小哥们拿着大包小包在大堂穿梭,还有外卖小哥的着急等待,大堂变成了热闹的集市,很煞风景!
外卖快递流动、搬家动线、泊车等待动线的确会打扰业主的归家动线,大堂通常是这些动线的终点站。只是这样一来,精心设计的归家仪式感就会大打折扣。
先把担心和顾虑放下,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。
我在第一次看到这张图时,也会好奇:
快递柜、快递车临时停放点呢?
甚至出租车在等待业主时,会在哪里等?
……
在回答这些问题前,我们还是要问香山樾的底盘动线逻辑是什么?
服务好提供服务的人。
1.服务好快递小哥
我意外发现,它将快递点归集到南门,而且特意留出快递车停放点。
我数了数快递车车位,有七八辆左右,车位很富裕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不仅避免了快递车没有停放地点,快递高峰期停车也井然有序。
快递小哥是不是很开心呢!
2.出租车师傅
出租车又停在哪里呢?
我在酒店门口经常看到这样一幕,出租车排队等待客人;如果客人下楼退房延时,酒店门口很容易拥堵起来。
这一幕放在社区门口可能更严重,社区门口不仅有出租车,还有更多的私家车和业主往来穿行,安全都可能受到影响。
香山樾服务出租车司机不可谓不细心。不仅在主动退让红线处设置出租车泊车区,还稍微偏远离社区入口处辟一处泊车点,类似于公交站点。
3.搬家公司师傅
对搬家公司的师傅服务颗粒度同样很细,来看下图。
4.清洁工人
这是我特别推荐的动线处理,香山樾不仅仅是因为将垃圾箱放置地库,很贴心地不让清洁工人风淋雨晒,还在北京还首创了环保小屋概念,方便了清洁工人工作效率和舒适感。
这也让我有了不同过去的理解:
豪宅本质是服务、方便和尊重进入这个空间里的所有人。
拾
在插播动线底盘后,我们穿过社区大堂。
先是看到无边际一汪碧水几乎纹丝不动,像一幅精心裁剪的水油画,倒映出远处的香山,还有千年不变的四季轮回(日晷状设计)。
从空中瞰看,「香山诸峰,拱列檐下」。
再往前走两步,能听到潺潺的叠瀑水流声,像是美妙的音符,和着你归家的脚步。
不经意抬头,一处高低错落的景墙似乎也要将眼前的美景收录其中,也像一幅随风摇曳的水墨画。
设计师起个好听的名字溪(西)山画屏,造型取自宋代的官幅襥头。
在归家的动线上,寄情这样一幅声乐山水油画,人生的眼界更宽,格局更大,更能释怀。
如果你在社区大堂小憩,抬头一瞥,会意外发现几乎能平视无边水池(水面略高于地面),感觉对面是一大片辽阔湖泊,室内、室外和池水连成一片,建筑的边界消隐了。
无边水池没有动,又仿佛搬到了室内,成就一幅美妙的园林借景效果,静谧感弥漫在空间。
最好的「故事线」,是把一个或两个美好的事物,恰如其分地融入静谧感。
比如无边水池里的两块玉玺状方石,似有水落玺出意;纹丝不动不动的水面,有河清海宴、天下太平的喻意。
到了晚上,天上的月亮升起,挂在无边水池倒景里的香山群峰中,像极了月光宝盒,穿越时空,乐在朝暮之景不同,乐在山水之间。
水院的故事还只是刚开始,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景观水池。
你仔细看上图中还有一处灰空间采光池,设计师巧妙地将景观水池、采光池和地下会所巧妙地结合到一起,连绵的香山群峰、树影婆娑的光线都涌进了会所,
还有晚上八点的月亮。
拾壹
在梳理完迎娶香山公主动线后,我们又一次回到大槐树下。
这里像「水之教堂」那样,成为举办婚礼的 IP 圣地。
当大IP300年的槐树出现在婚礼现场,这又是怎么一幅高辨识画卷和领地感?
这也是从「产品-功能」过渡到第三个阶段,「IP场景稀缺」。
先来看场景一:流泉剧场。
其实我最先看到的并不是跌水流泉,而是打磨光洁的石凳,以及石凳上的光影婆娑的大槐树倒影。
你看石凳的横面做了抛光处理,光滑似一面镜里,和300年的槐树零距离对话,你是不是很怦然心动。
它的竖面做了毛面处理,呈现岁月年轮。
当你坐在石凳上,微风吹来,听着跌水流泉潺潺和枝头上的蝉鸣,一片300年的树叶飘在你脸上,树影悄悄爬上你的脚面,是不是有种时光剧场的微醺。
拾贰
再来看场景二:古树庭院
为什么做古树庭院,我猜测业主每天路过大槐树下,想和家人小坐一会儿,或是独处。
怎么样兼顾领地感、参与性、度假感,就变成幸福的烦恼。
先是在归家动线上,业主或是从地库归家,或是地面归家,都要经过大槐树,更强烈的领地感和识别度,一下了就跳跃出来。
怎么样跟大槐树对话?设计师做了一个延伸到大槐树下的低平台,诱发你走近大槐树,感受它带给你的300年习习微风。
度假感呢?
坐在古树庭院,会有架空层的空间感,地面的景观充分渗透,没有生硬的边界感。
站在空中看,香山樾用坡道、采光池、林下空间、小广场连接地下和地下,错落有致,游园式归家。
前面我们聊流泉剧场,聊古树庭院,都在聊林下空间:
●当你归家时,自然始终接纳你
●当你不确定的时候,自然提供确定感
●生活中处处受制时,自然提供你原始感
●需要美的时候,自然就这样提供了美感
到这里,树先生迎娶香香公主的故事,快告一段落了,而香山樾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
这也让我想到柯布西耶的一句话:
我尚未经历过信仰的奇迹,
却常常从美不可言的空间中体会到奇迹。销冠100
ps:销冠100招选房师1名;新媒体记者1名,全能型选手,六边形战士,欢迎自荐。
责任编辑: 小表妹